查看原文
其他

她月入30万,结婚后却活成顶级穷人 | 吞噬型伴侣:对你好,只是为了吸血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壹心理 Author 壹心理



日本综艺《加油吧!穷人》里,有这样一个女人。

26岁,工作稳定,和丈夫月薪加起来有30万(大概人民币1万7)。

住的是奶奶的别墅。

虽然有一个孩子要养,但正常开销,不至于太拮据。

可她硬是凭一己之力,把全家的生活水平拉到温饱线以下。

连饭都吃不饱。

而这,都只是因为她的一个爱好:改装车

为了自己的爱车,亚纪极力压缩家庭成员的开销。

丈夫的头发自己剪;袜子上都是洞,补补继续穿。

甚至中午都要靠喝水填饱肚子。


因为实在没钱,所以每隔两周,丈夫就要去父母家拿生活用品。

肉、蛋、奶、纸巾,一样不落。

婆婆一脸无奈:“我不想再劝了。”

因为自己一个人的爱好,把全家拖下水。

听起来奇葩,但其实并不少见:

比如:
丈夫喜欢研究古玩,买到倾家荡产;
妻子医美成瘾,导致家庭陷入窘境。

这种只顾自己,理直气壮牺牲他人的伴侣,在婚姻里,就是典型的吞噬型伴侣

我们今天就来聊聊“吞噬型伴侣”,以及婚姻中的边界。

“吞噬型伴侣”,与控制感缺失有关


月收入30万,在日本,可以把日子过成什么样?

即便不算是特别优渥,但吃饱穿暖总不是问题吧?

可亚纪为了改装车,每月留给全家的伙食费只有10000日元(大概人民币五百八十多)。


生活这么拮据,那她改装的车又什么样呢?

一台不足600cc的轻机动车,价值156万日元。

改装费,整整花了800万日元。


而且,还在继续。

完全不顾家人,把家庭收入都用来拿来满足自己。

亚纪就是典型的“吞噬型伴侣”。

在婚姻里,如果遇上这种伴侣,很容易被控制。他们会用各种方式突破边界,只为了自己爽。

按照精神分析的理论,吞噬型人格与控制感有关。

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有几个关键期,而与控制相关的,是肛门期。

一个孩子两三岁时,开始形成自主意识。

这个时期,他会去探索这个世界。

如果家长给空间让他自由探索,同时保护好他,他就会慢慢知道:

有些东西可控,有些不可控。

他的控制感是有弹性的,可以根据环境调整。

而如果在这个阶段,过度保护,或者完全不管孩子,让他受伤,就会形成病态的控制感。

长大后,可能会过度控制,也可能因为害怕,觉得世界就是失控的,不敢控制。

“吞噬型伴侣”就是前者。

这样的人,往往活在自己的心理世界,而非现实世界。

在亚纪的心理世界,她已经和改装车这个爱好融为一体,改装车就像是她的部分自我。

与此同时,她的丈夫、婆婆、孩子都成了她控制的对象。

他们的存在,对亚纪来说,就是用来满足自我的。

你也有可能自我创造被吞噬的感觉


要注意的是,婚姻里你有被吞噬的感觉,并不一定意味着,你的伴侣就是“吞噬型”。

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里,和大多韩国家庭一样,金智英家重男轻女。

金智英小时候,妈妈给弟弟泡奶粉,她用手蘸掉落在桌上的奶粉吃。

奶奶看见,就会从背后狠狠拍她,好像在说:“你竟敢偷吃我孙子的奶粉”。

爸爸出差,给弟弟带回来有刻字的钢笔,她只能拿到一本很普通的笔记本。

不仅仅是家庭,学校、社会,到处都充斥着重男轻女的观念:

上小学被男生欺负,老师笑着说“他是喜欢你啊”;
公交车上被性骚扰,父亲训斥的是她;
上大学后恋爱分手后,学长评价她是“被嚼过的口香糖”;
……

在这样的环境下,金智英大学毕业后,很快就嫁人生子了。

和大多数韩国女人一样,她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。

可却有人嘲笑她是“靠先生赚钱来买咖啡的妈虫”。

长久的压抑下,她得了“怪病”:

总无意识地说“鬼话”。

过节回婆婆家,金智英干了很多活儿,可婆婆还是嘲笑她。

突然,金智英以自己母亲的身份对婆婆说:

“亲家,我们智英已经很努力了,你有没有想过,她也很想回到自己家,和家人团圆呢?”

金智英的老公大贤,并非“吞噬型伴侣”。

他会承担家务,会反省自己,还会鼓励她做心理咨询等等。

但金智英还是被吞噬的,而吞噬她的,正是她自己。

常年对权威、社会文化的无力反抗,给她带来很大的委屈感。

这份委屈一直伴随着她,走进婚姻里。

随时会被触发。

不仅是重男轻女,童年被抛弃、被忽略,被父母伤害的人,都很容易有“被吞噬”的感觉。

童年的伤,让他们更渴望被爱,渴望被认同。

所以,他们会对亲密关系有更高的期待。

甚至,幻想伴侣是一个完美的爱人。

可他们本身对自己是不够自信的。

为了得到伴侣的爱,总觉得自己要很努力。

不自觉地就放弃了边界,做很多迎合对方的事,逐渐淹没自己。

而这样的过度努力,又会让他们越陷越深。

婚姻的边界到底在哪里


婚姻的本质,是两个人彼此出让一部分边界。

互相融入,但也保持独立性。

刘若英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过,她们家有两个书房。

平时,她和她先生各自去书房做自己的事儿。

空闲时,就到客厅,一起看看电影、聊聊天。

像这样亲密又独立的关系,就是比较健康的婚姻关系。

那我们怎么辨别,自己的婚姻关系是不是健康呢?

可以从“融合”和“独立”两个维度来检验。

融合的维度,体现的是婚姻关系的亲密度。

比如你们是否有共同的朋友圈、共同的目标、共同的爱好,等等。

这些共同的部分,代表着你们能有多亲密。

独立的维度,体现的是婚姻里的自我价值。

比如你们是否有各自的工作(全职妈妈也是一种职业);
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爱好,等等。

不管在什么关系里,这些独特的部分,都是关系存在的基础。

一段婚姻,既有融合,也有独立,边界就是健康的。

反之,没有融合,或者完全被吞噬,就是边界受损。

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结尾,金智英开始接受心理咨询,也重返职场,努力活出自己的价值,她在主动结束“被吞噬”的感觉。

同样的,如果你在婚姻里也有类似被吞噬的感觉,

可以尝试这样做:

首先,和另一半主动说说你的感受。

被伴侣吞噬时,很多人会忍,觉得“忍忍就过去了。”

但忍的杀伤力更大,要么自己抑郁,要么有一天彻底爆发。

你可以向另一半表达你的感受。

告诉Ta:“你做......的时候,我有很大的压迫感,感觉被你剥夺了“。

然后,等待对方反馈。

其次,根据反馈调整你的行为。

如果对方给你了正向的反馈,比如Ta表示自己愿意调整。

那么,你可以明确地告诉对方,你希望Ta为你做什么。

要求越具体越好,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我们的需求。

如果对方对你的话熟视无睹,毫不在意,那么你需要评估:

你还可以继续忍受吗?
这段婚姻,你还有别的支持的力量吗?
你还可以怎样支持自己?
实在不行的时候,你有结束的能力吗?

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,以及有什么资源可以帮自己满足需求。

之后,做对应的选择就可以了。

此外,要学会用积极的视角看待关系。

没有完美的关系,但我们可以努力让关系更完美。

所以,感觉被吞噬的时候,问一问自己:

我是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受害者?
我有没有让他觉得伤害我是可以的?
他是不是也有努力付出,而我没看到?

如果答案全是否定的,你被吞噬感也依旧强烈,那么,你大概率是真的遇到了一个“吞噬型伴侣”。

这时不妨大胆做出选择,不要让自己的人生陷落在绝望里。

写在最后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
电影《消失的爱人》里,一位妻子为了控制丈夫,不惜杀人。

影片最后,被“控制”的丈夫绝望地问妻子:

“你在想什么?我们对彼此都到底做了什么?”

和相遇之初的庆幸比较起来,这时候的绝望和迷茫,像是对婚姻的嘲讽。

虽然“再恩爱的夫妻也有过不少于999次离婚的冲动”。

但越过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争端,在婚姻中过得是不是足够舒展,是我们不可忽略的原则。

因为,被吞噬的婚姻关系,不仅会导致身心疾病,也会让你变得越来越消极,越来越讨厌这个世界。

选择婚姻,是为了幸福,

是为了和生活的美好相遇。

成熟的爱不应该“吞噬的”。

而是我们在一起,彼此都舒服。

- The End -

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壹心理(ID:yixinligongkaike)有心事看壹心理。2000万年轻人的心理进化部落,人生的重要命题在这里找到答案。

关注公众号壹心理,回复【急救】即可免费获得解救压力和心理伤害的【心理急救手册】电子版。


作者:杨思远

来源:壹心理(ID:yixinligongkaike)

编辑:天南


你可能还喜欢:

你怎么看吞噬型伴侣?快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~ 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